驅動高績效的關係科學

這篇文章,我要來聊一個既及時又重要的話題:職場友誼的力量

Gallup 日前在2025年10月發布一項最新的研究:《Why Work Friends Matter: Unlocking Powerful Partnerships With CliftonStrengths 職場友誼為何重點:透過克利夫頓優勢解鎖強大夥伴關係》,這份研究深入探討了工作中的友誼如何形成、如何被我們的天賦塑形,以及它對我們的投入度、績效和福祉所帶來的驚人影響。

你可能會想:「我來上班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或者,你可能聽過太多職場友誼最終變質的故事,而對此感到懷疑和卻步。

但蓋洛普的最新研究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震撼的數據:在工作中擁有一個好朋友,是能否高度投入工作最強的預測指標之一。意思是說,調查中認為自己擁有職場摯友的工作者,調查中也發現他們的工作投入度也很高;研究數據指出,在職場中擁有好朋友的員工,投入度是其他人的七倍,他們更快樂、更高效、也更能感受到歸屬感。

為什麼職場朋友如此重要?

孤獨感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增長,尤其在疫情期間,這種趨勢更加速了。

根據 Gallup 的《2025 全球職場大調查》,全球有五分之一的員工表示在前一天經歷了高度孤獨感。在美國,也只有20% 的員工表示他們在工作中有「最好的朋友 (Best Friend) 」。

但研究一再證明,在工作場域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是預測員工投入度和績效的最有力指標之一。擁有職場摯友的員工:

● 投入度高出七倍。

● 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工作。

● 更有可能支持一個安全可靠的工作場所。

● 有助於更高的盈利能力、更高的生產力、更高的工作品質和更強的員工留任率。

這不再只是讓工作更愉快,它是在推動切實的業務成果

什麼是最好的朋友?

這項研究收集了超過 9,000 名在職人士的數據,並詢問他們「在工作中有一個最好的朋友意味著什麼?」答案揭示了四個既簡單又深刻的主題。

1|信任

這是所有人定義職場友誼時,信任是最普遍出現的要素,且不論受訪者的主導優勢屬於哪一個領域(domain),結果都一致。

這種信任指的是積極且行動化的,體現為忠誠、誠實和可靠性,帶出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人可以坦誠地談論困難,分享你不想讓每個人知道的敏感問題。彼此信任的朋友,也會提供建設性和透明的回饋。

2|情感連結

這可能是當你聽到「朋友」一詞的時候,馬上想到的定義。重視個人情感連結的這類友誼,超越了職位或工作場所的界限,它涉及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活的融合。這種友誼更願意彼此分享里程碑、成就和挑戰,而且往往會在角色變更或離職後,友誼依然持續

3|共同經驗

這類朋友是與你一同經歷日常工作的高峰和低谷的人。他們能提供一種獨特的同理心和理解,因為他們「理解」你所處的工作環境和面對的挑戰。這種共同理解能增強我們在工作中的福祉和韌性

4|相互投入與協作

這類關係的定義是團隊合作和專業協同作用。他們是與你並肩工作的人,會伸出援手,分擔工作量,解決問題。他們透過設定高標準和相互激勵來幫助彼此成長。

重點提醒:

儘管信任是普遍的基礎,但並非所有人都想要職場摯友。大約有十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傾向於將個人關係與專業關係分開;對這些人而言,「職場最好的朋友」這個概念顯得太親密、太冒險。

所以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友誼沒有單一的藍圖。

克利夫頓優勢如何塑造我們的關係?

這項研究最深刻的見解在於:沒有任何一個蓋洛普克利夫頓優勢領域對於建立關係上是「比較好」的。不同之處在於,人們如何定義和體驗這些關係。

擁有不同優勢的人,會從不同角度看待職場友誼。有些人追求情感上的連結,有些人則被智識上的夥伴關係、共享成就或實際支援所吸引。

起初的數據顯示,關係建立 (Relationship Building) 和 影響力 (Influencing) 領域的人通常對積極的關係陳述表示高度同意,而 策略思維 (Strategic Thinking) 和 執行力 (Executing) 領域的人則較低。但這並非因為他們不重視與人連結,而是因為他們對關係的評估方式不同。

讓我們看看不同領域的人在關係中尋求什麼:

▌執行力 (Executing) 優先者

工作優先,關係在完成工作時活躍起來。最看重能夠與同事良好合作以完成出色工作。較少強調分享個人/專業挑戰,信任建立較慢,需要時間證明可靠性。

▌影響力 (Influencing) 優先者

主要尋求的是動力、能量和創造影響力的機會。最看重能夠擁有許多強大的個人夥伴關係、分享新想法、討論專業挑戰。較少將同事的可靠性視為信任基礎,關係可能更具策略性,而非親密或互惠。

▌關係建立 (Relationship Building) 優先者

這類人追求信任、情感支持和可靠性。最看重能夠討論個人挑戰,以及能夠總是仰賴同事。較少強調通過討論專業挑戰來建立聯繫,他們注重深層次連結的品質。

▌策略思維 (Strategic Thinking) 優先者

這類人重視想法、對話和解決問題。最看重能夠討論專業挑戰。較少強調分享個人挑戰,信任透過思慮周全的對話和展示能力建立,他們的信任是理性累積的結果,而非情緒上的親近感

重點提醒:

你看見了嗎? 不同天賦領域主導,會產生對於「關係」不同的重點。不同優勢傾向的人,不僅在關係強弱上不同,更在「哪一種關係面向」對他們最有共鳴上各有差異。

因此可別狹窄地以為職場中的好友就是午餐飯友!你可能喜歡一個人午餐,甚至爭取時間躲起來睡個午覺,但不代表你在職場上沒有朋友,或是你不會在職場交朋友。

透過你的克利夫頓優勢選擇夥伴

我們的天賦也會影響我們傾向於選擇哪一種類型的「職場摯友」。蓋洛普使用「關係指紋」(Relational Fingerprint)來形容這個傾向。

例如:擁有 前瞻 Futuristic積極 Positivity交往 Relator 的人,更傾向於說他們的摯友是能賦予他們信心去迎接更大挑戰的人。相對地,擁有 和諧 Harmony 的人則較少用這種方式描述他們的摯友。

擁有思維 Intellection關聯Connectedness信仰 Belief 的人,更可能說他們的摯友會給予誠實的建議,幫助他們把工作做得更好

這告訴我們,我們可能會自然傾向於與思維模式相似的人建立聯繫。然而,這也提醒了我們,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尋找那些能夠互補甚至挑戰我們自然思維方式的夥伴,因為這才是友誼推動高績效的關鍵。

情感出口很重要,但界線同樣重要

職場友誼的好處,也更突顯出經營關係的責任與智慧。


尤其並非所有分享都是有益的,當抱怨變成「共同沈溺於負面情緒」,反而被愛抱怨的同事給「毒死」;或親近感演變為八卦與情緒依賴時,職場友誼關係的好處就會迅速消失。

有些人天生傾向在困境中依靠他人,但成熟的專業工作者,應該知道什麼該分享、什麼該保留空間

對領導者、主管與教練來說,我們也要幫助人們分辨「健康適當地展現脆弱」與「過度暴露情緒」的不同,並營造鼓勵開放,但同時具備清晰且尊重界線的工作環境。

職場友誼,是讓人與團隊共同茁壯的無形引擎。它不是偶然,而是透過理解、信任與天賦互補而刻意培養的成果

Talents Gone Wild

© 2024 Daphne Chun-Ping Lan